网址:www.cbmm.com.cn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金融   >   经济预期遇两难抉择解决流动性过剩成当务之急

经济预期遇两难抉择解决流动性过剩成当务之急

2006-06-12 14:58:16      来源:2006年06月12日金融时报
分享到:

近日,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全球通货膨胀即将到来”,他说,“全球通胀率在过去一年上升了0.6个百分点,并可能在未来一年继续这一势头,未来两年应对通胀问题将是各国央行的主要任务。”

无独有偶。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6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为我国经济运行拉响了通货膨胀的警报。

央行判断,未来我国价格走势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一定时期内价格总水平出现下跌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而服务价格、资产价格膨胀压力加大,整体通胀潜在风险需要关注。”

第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3%。1至4月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了近1.6万亿元,进度已超过计划指标数的50%。4月末贷款同比增长14.8%,比上月末提高0.8个百分点,增速已接近合理范围上限。4月份贷款猛增延续了一季度的惯性,其最根本的问题是目前市场上资金流动性过剩。到4月底,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的存贷差首次突破了10万亿元人民币。

对此,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结论是:货币信贷总量增长明显快于预期目标。但是,面对贷款的投放过快,央行并未动摇其年初制定的目标。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就表示:“央行不会改变年初对全年信贷投放总量的预测。”

我国物价水平存在上行风险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一是投资快速增长和工业生产加快会拉动上游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二是水、电、石油、天然气和土地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会带动资源价格及公用事业产品价格上涨;三是劳动工资水平上升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会直接推动价格总水平上升;四是国际上石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会对国内价格产生影响;五是当前社会资金流动性持续过剩,货币市场利率低位运行,形成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持续膨胀压力。

但是,来自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报告却有着不同的看法。该报告称:“我国经济有可能再次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最终将有可能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调整期。”

根据统计,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当月指数自上年9月份以来已连续8个月回落,4月份上涨1.9%,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与上年5月份的最高点相比回落了4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累计指数自上年6月份以来已连续11个月回落,1至4月同比上涨2.6%,比上年同期回落了3.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则延续了上年的回落趋势,前4个月同比上涨1.2%,比年初回落0.7个百分点。

因此,国家发改委认为,投资与消费增长失衡的矛盾突出,正释放着通缩的潜在信号。

发改委分析称,前4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9%,而投资增速则高达29.6%。投资持续偏快正在蕴含着极大的经济风险。在现阶段,投资持续过高增长过后将出现较明显的过剩产能,而且这一次投资过热持续时间最长,在消费难以明显加速的情况下,我国经济有可能再次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最终将有可能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调整期。

对此,研究机构认为,这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和调控出现的复杂情况和矛盾所致。流动性过剩是导致信贷和投资过快增长的主要原因,并出现投资高增长而物价增幅偏低的矛盾。

一些分析家指出,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存在三大矛盾,即市场总需求增长乏力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大过快,物价水平上升的同时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值很高,经济增长速度相对于前期恢复程度显著的同时失业率反而继续攀升。这就使得宏观经济政策既难于扩张,又难于紧缩,从而增大克服宏观经济失衡的困难。同时,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困难也在不断加大。这就极大地提高了经济发展成本。

显然,宏观经济调控正处于两难的十字路口。但是,尽管各方对经济未来趋势的判断不同,在面对流动性的问题上,观点却是一致的。这说明,流动性过剩的控制已经成为影响当前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下一步,货币政策应当把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的重点。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