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金融 > 通货膨胀与行业紧缩压力并存 警惕中国经济过热
有人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来形容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即通货膨胀压力与行业紧缩压力并存。
当国家统计局4月20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结果一出,“经济过热”这四个字便毫无悬念地再一次被推至前台。
“目前中国肯定存在经济过热现象。”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易宪容在接受《法制早报》记者采访时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在易宪容看来,今年头三个月增幅达10.2%的GDP足以反应当前中国的经济过热现象。
“一季度经济形势比预想的要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体改司副司长徐善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并不讳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也指出:“要警惕经济过热。”
几家之言不难看出,中国宏观经济过热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
“过热只是相对来说,因为我们没有一个具体的评判标准。”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对《法制早报》记者说。
因而市场对央行再度加息的预期也急剧升温。
但在6月6日的“金融基础设施研讨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还是一再低调表示:“现在才是6月初,目前5月份的经济统计数据还没有看到。”“现在还不方便说加息政策是否已见到成效。”
经济过热与流动性过剩
“投资过热、银行信贷过热、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的快速增长”等等一系列过热,都足以证明我国宏观经济已经出现过热现象。
如果信贷投放过快,货币供给增长过快,在开始可能会推动经济增长得比较快,但它所导致的结果是,引起通货膨胀、经济秩序混乱和经济结构不协调等等一系列问题。
还有被低估的CPI。
CPI已经是不止一次地被拿出来说事。
由于权重并不合理等因素,大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国内的CPI被严重低估,不能反映真正的价格水平。
甚至有学者认为,如果将房地产纳入CPI的统计,这个结果将远远高于目前的数据。数据高便说明经济过热,进而,“经济过热”一说并不是空口无凭。
而近来的央行加息、国务院出台调控房地产的6大措施,无一不显示国家想通过宏观调控来为经济过热降温。
“我认为央行不能也不应该再不采取措施了,要警惕经济过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经济学家的看法。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在接受《法制早报》采访时认为,其实“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数据来界定经济是否过热。”
“我们只能根据实际的经济形势来判断。”左小蕾认为:“今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26万亿元,超出全年2.5万亿信贷目标的一半,再加上GDP的增长,我们有理由担心,目前的经济出现结构性过热。”
此外,“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影响当前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小广认为。
据介绍,资产价格上涨、投资过热、经济过热,都跟流动性过剩有很大关系。
针对这一现象,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唐旭表示:“我国流动性过剩局面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近期以来,资金宽松现象已有一定程度缓解,如快速上涨的A股市场以及即将启动的IPO,都可以有效地吸收国内的过剩流动性资金。
“前期小幅上调贷款利率的政策已经传递出明确信号,即央行对流动性过剩问题作出了反应。”唐旭的话代表了决策层的观点。
王小广在他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一季度过后,在央行已经发出紧缩性信号的情况下,4月份,货币供应量继续快速增长,尤其是新增人民币贷款创出历史同期新高,再次引发了社会的担忧。
并指出,流动性过剩是导致信贷和投资过快增长的主要原因,并出现投资高增长而物价增幅偏低的矛盾。
解决之道
有人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来形容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即专家提出,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是通货膨胀压力与行业紧缩压力并存。
易宪容并不否认这个观点,但是在他看来,紧缩可以“通过调控很好地解决”。
那么国家应该出台什么样的相应政策来应对目前的经济过热?
“升息。”易宪容果断地说。
由于中国前两次加息过小过慢,不仅弱化了银行、民众及企业对利率风险的预期,也使得实质利率过低。
在易宪容看来,对于前者,由于银行、企业及民众不能够把利率风险考虑到其行为决策中,因此银行信贷快速增长也就十分正常了。而对于后者,由于无论名义利率还是实质利率都过低,从而使得由政府管制的方式从债权人向债务人利益转移,即谁借到钱谁就会获得利益。
“既然企业借到钱就是利益,那么企业不仅会拼命地去借钱,也尽力从银行借到钱来投资,投资过热也就自然了。”易宪容得出结论。
“要改变目前中国投资过热趋势就得从最基本、最为核心的地方入手,从金融市场的价格机制入手,调升过低的利率。”易宪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但是在左小蕾看来:“升息只是调控的其中一个市场化的工具,这是政策的整体性问题。”
“我们通过其他手段也可以进行调控,但是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银行系统通过利率手段来进行调控效果并不明显。”
为了进一步说明,左小蕾举例说:“在美国,只要一提息,银行和资本市场都会有反应。但中国银行受国家保护比较多,因而中国的银行系统对利率的反应并不明显。”
所以加息效果是否明显,“关键不在国家宏观调控,而在于银行本身。”左小蕾说。
然而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加息未必是一剂解决目前经济结构性过热问题的良药。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唐旭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4月份的经济数据“过热”是前期快速增长的惯性,央行短期内不会对此作出进一步的反应。
央行行长周小川也明确表态目前不会加息。
王小广则认为,货币政策应当把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央行近期已出台了提高贷款基准利率、加大窗口指导和市场公开操作力度,再加上中央紧急叫停“打捆贷款”等系列调控政策,对抑制信贷膨胀将起积极作用,但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仍然难度相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