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www.cbmm.com.cn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金融   >   定向增发玩猫腻 是否利用股改契机控制增发价

定向增发玩猫腻 是否利用股改契机控制增发价

2006-07-21 20:27:29      来源:2006年07月21日证券时报
分享到:

定向增发已成为目前上市公司最主要的再融资方式。据有关信息统计,今年已有126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定向增发公告。相对于公开发行,定向增发程序更为简化,因此,不论是绩优公司还是绩差公司,都愿意选择定向增发再融资。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定向增发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却不能不予以关注。

先来看一个例子。今年2月27日,西南一家上市公司公布股改提示性公告,公司股票当日起开始停牌。4月14日,公司发布股改说明书。4月22日,公司发布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00%左右的预增公告。时隔一日,公司再发公告,称向控股股东定向增发3500万股股票,用于收购大股东持有的某有色金属矿。公司利用股改契机,将股改、定向增发、收购资产三件事放在一起操作。公司股票停牌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为18.88元;6月12日,公司股票复牌,当日开盘价为32.00元,较前一股价涨了70%。不难想象,如果公司在股改后定向增发,控股股东付出的成本要高得多。

这家公司是否故意利用股改契机控制定向增发价?我们不能妄加评论,但上市公司以内部操纵的形式控制增发价,甚至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为达到降低增发价的目的,与机构投资者达成内部协议,故意打压股价的现象,却不能说完全没有。

上市公司以操纵或变相操纵股价的方式压低发行价,等同于向关联股东输送利益。对126家公司的定向增发公告分析后发现,只向大股东定向增发的占少数,向机构增发或向大股东和机构同时增发的占多数。但这并不说明压低增发价的情况只在向大股东增发时存在。市场甚至传言西部有家上市公司本来确定了一个8元的增发价,公司在与机构投资者沟通时,机构投资者认为这一价格较高,于是,公司故意出了一个负面公告,引导股价下降。

除了与机构合谋打压股价的形式外,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控制增发价的主要形式是调节信息披露。一是选择利好消息的披露时机,明明利好消息已确定,但在增发完成后才披露。二是一些公司基本面明明已大为改善或基本面并无恶化,但故意发布上半年亏损等信息。

既然控制股价已是定向增发中的一个突出的现象,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治理。在完善定向增发和信息披露规则的同时,应加强定向增发监管,尤其要打击参与定向增发的机构投资者故意打压股价的行为。

与此同时,有否真实的融资需求也是定向增发中表现出来的一个问题。定向增发对控股股东来说是市值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控股股东期望通过定向增发实现利益的长期最大化。但定向增发并不一定带来上市公司质地的改善、业绩的提高。如果上市公司为定向增发盲目投资一些自己不擅长、不具备竞争优势的热门行业,可能导致失败。如果一些绩差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将变现能力较差的土地、厂房等资产转化为具有较强流动性的证券资产,即使其有一定锁定期,对投资者而言也是一种风险。

实际上,在全流通时代,定向增发是上市公司资产证券化的一种模式。上市公司应该充分认识到,进入全流通时代后,资产质量才是关键。投资者也需要睁大眼睛,对定向增发的公司多一些研究和分析,关注募集资金的持续经营情况,避免盲目跟风投资。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