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金融 > 美元高利率拉升中国经济整体风险
美元利率已经达到4.75%。
如果继续加息,美元的利率将上升到5%以上。
美国加息还可能继续。根据美国联邦货币政策委员会的表述,目前的利率水平并非中性水平。
上述调整的要害在于,新兴市场的金融危机总是伴随着美元的高利率。
1994年-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美国自1994年2月开始连续加息,12个月内,基准利率由3%,上升到6%。
1997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美元利率在1997年初加息之后,大部分的时间里维持在5.5%的水平。
因为利率变化影响全球资金流向。在低利率下,资本为寻求更多的收益,必须将更多资本分配到新兴市场;但是在高利率条件下,这种动机的强度大打折扣。
这一次会不会轮到中国?
两次金融危机的共同特点是,经济体先经历了一个资本大量流入的过程,然后资本流向突然逆转,金融市场受到冲击,并影响到实体经济。
而资本强劲流入的过程已经发生在中国。
2002年人民币升值预期高涨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由2002年年末的2864.1亿美元,上升到了2005年末的8189亿美元。
当然,增加的外汇储备,并非都是会流入的热钱,但大体反应了我国资金大规模流入的局面。
这部分流动性极高的资金,大致被估计在1000亿美元到7000亿美元之间。约占我国当前货币供应量(按30万亿元计)的2.7%和18.7%,约占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量(按4.8万亿元计)的15%和117%。
资本流向会不会突然逆转?
对于新兴市场整体而言,流入资本将开始收缩。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10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流入全球新兴市场的私人资本,2006年将减少为10年以来的最低点,预计为538亿美元,这个数字在2004年为2320亿美元。
中国风险显然在增大,特别是在人民币汇率处于敏感时段。
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如果有足够幅度的升值,那么市场届时将转向关注人民币的贬值因素,很容易导致资金流出中国。
即使市场认可当前的汇率水平,由于这些资金必须忍受超过300个基点(3%)的利差损失,很难不选择流出中国。
这种局面,即使在中国扩大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之后仍然存在。
因为合适的汇率水平不可能计算出来,汇率会在高估的情况下,依然可能继续上涨,这样反而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人民币不具备作为强势货币的基础。强势货币经济体的出口部门必须能够掌握定价权,从而能够消化货币升值带来的损失。
一旦资金流动出现逆转,历史即将重演。
直接的冲击是短期利率上升,这将带动长期利率,由此引起资产价格下降。商业银行持有债券的价格下跌,直接导致巨额跌价损失;而房地产价格下挫的冲击,将导致投资下滑,这种下滑波及上游产业,将引发整体固定资产投资滑坡,这些冲击,在乘数效应作用下,中国经济难免不陷入通货紧缩。
当然,这种冲击的影响力度和广度,决定于资金流出的速度和规模。所以这种冲击的最终影响程度还难以准确估计。目前,对于流入中国的热钱的规模,依然存在分歧。
但结论依然成立:在美元高利率条件下,全球资金继续流入中国的经济环境已经出现了逆转。如果热钱规模,真的有大家所估计的数以千亿美元计,那么我们很难不看到中国通货紧缩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