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www.cbmm.com.cn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金融   >   破解两会带来的股市楼市投资机会

破解两会带来的股市楼市投资机会

2006-04-10 00:21:30      来源:2006年04月07日《投资有道》杂志
分享到:

6位经济学家贺强、陶长高、易宪容、高辉清、王育琨、茅于轼破解“两会”投资机会

“十一五”规划,在人大会议上获得通过,今后5年内,将推动中国经济获得更优质、平衡的飞跃。“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以创新型国家及新农村建设为两大战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与产业升级。这种转型蕴含巨大的投资创富机会。在证券市场,自主创新企业、有潜力的农业概念股,必将迎来一波投资热。“两会”期间,农业板块率先崭露投资机遇,连续出现上攻行情,其中,龙头股秦丰农业(600248.SH)最大涨幅近60%。节能及循环经济由于受到国家政策扶持,类似的上市公司及潜力企业值得关注。房地产仍是调控的目标,投资炒作将受抑制。针对“两会”及“十一五”规划,《投资有道》邀请6位知名经济学家,为大家破解政策走向,找出创富机会。(编辑部)

股市篇1

五年内,前所未有的大好机会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教授、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

1982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教授、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是国内著名金融证券专家,长期从事股份制与金融证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十一五”规划中这样描述证券市场的战略地位:未来的5年,证券市场要在稳定金融体系、释放金融风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应更多地发挥优势,把证券市场建设好,创造良好的融资和投资环境;要转变思路、创造性地开拓,充分发挥市场重组兼并的功能,在经济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完全按照“十一五”规划一步步实现,5年之后,中国的经济实力了不得。下一个5年是中国证券市场突飞猛进发展的大好机会,这是前所未有的大好机会。如果能够按照“十一五”规划完成,经济将出现新阶段的发展。政策上已经为下一个5年证券市场的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例如近两年出台关于发展资本市场的政策,这次“两会”温总理讲话又强调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说明政府已充分认识到资本市场的重要性。未来5年如果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将影响金融市场的发展,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发展。中国从1993年开始实施分业经营,这种绝对化的分业,是为了规避股市风险。这致使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老死不相往来”。加入WTO已经5年,这些年的分业管理造成更大的风险,导致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资金不能合理流动,因此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也为银行找到一条出路。应该尽快进行调整,从分业转向混业。如果中国股市还是按照逆经济周期运行的话,2006年将有很好的投资机会。宏观调控已经3年,GDP增长有所回落,温总理预期今年的GDP增长指标是8%,“十一五”期间是7%。GDP回落说明经济过热有所消除,因此宏观调控实际上,在悄悄放松。政策放松将给股市发展创造好机会,因此宏观调控是否变化非常重要,对股市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新老划断可能是利空,但最多引起回调,不会低迷得像2005年那样。如果股市一直涨上去,反而力量不足,因此在上涨的过程中有一定回调是好事,可以吸引更多的入市资金。未来的亮点板块和“三农”有关,但现在和农业有关的上市公司的业绩还普遍需要提高,如果业绩不提高,就仅是炒作概念。新能源也有投资前景,但基本停留在概念上,作为一个题材可以持续,但没有业绩支撑,不会长久。新能源涉及到如何采用新技术、如何市场化、如何变成真金白银的问题。此外,新一代互联网、3G、手机业务和数字电视等也有一定的投资机会。随着通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推出,未来3G的投资前景可能变为现实,但有待市场考验。因为还有降低成本,合理适用的问题,但是包括手机游戏在内的行业,发展前景较好。这些行业都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手机短信和游戏,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股市篇2

让优秀企业国内上市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研究员陶长高

金融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研究员。曾参与并完成世界银行研究项目,参与中国建设银行上市前风险评估与风险制度设计。

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是今年“两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关于加快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提案》中建议,应尽快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推动创业板建设。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

目前我们只有沪深主板市场,没有像美国纳斯达克一样的创业板市场,导致资本市场功能缺失。而主板市场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高门槛,致使优秀企业到海外上市,存在优质资产流失、优质企业被贱卖的风险。

资本市场应当是满足不同企业增长的需求,现有发审制度上市周期长、成本相对高、再融资复杂,不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有代表提出,要建立适合科技企业特点的发审制度,加快股份公司私募合法化步伐;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法律环境;创造完善的监管环境。

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恢复主板融资功能。股改相当于增量发行,需要场内资金的支撑,所以停发新股是合理的。据统计,海外上市已经导致600美元的国有资产流失,这形成恶性循环:好企业走了、剩下垃圾股、投资价值下降、资本流入其他的市场、融资能力下降、好企业更加不愿意来。当前股市扩容要把握好节奏和“度”,可率先在深圳的中小企业板恢复新股发行,逐步推进。

要鼓励合规资金入市,积极发展机构投资者。现在不少券商被托管、兼并。券商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培育券商良好的盈利模式,有助于稳定市场和进一步发展。

房市篇:

利率升3%,房价降一半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与金融制度室主任易宪荣

199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博士学位,曾执教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香港大学,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与金融制度室主任。

“十一五”规划中和房地产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房地产增长过快还没有得到改善,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第二,如何调整房地产产品的结构,保证市场需求;第三,土地规划问题;第四,如何建立住房保障体系,例如廉租房体系;第五,物业税的问题等。”

未来两年会在房地产税方面有相关举动,但政府还是不太明白房地产发展的症结在哪里。政府已经注意到房地产是个比较大的问题,民众目前对高房价已经相当不满,房地产投资确实影响中国经济走势。

那么,到底房地产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其实房地产问题很简单,什么也不要调,调利率就可以。房地产问题的关键就是调整利率,以遏制过快的投资增长,遏制房价的上涨

进入3月份以来,北京房地产处处喊涨。涨到100万元,甚至1000万元,都没有关系。购买的人不多,涨那么多有什么用?房地产个人信贷今年仅占不到5.6%,而前两年都是30%以上,说明民众现在不想买房子。政府一定要把利率调上去,利率上去了,房价百分之百下来。利率上调3%,房价就会下降一半。

今年政府是否会调整利率,这要看政府怎么理解。政府压低利率是导致房价上涨和消费不足的原因,民众花了很多钱去买高价房,就没有消费能力了。利率上调1%,居民储蓄就增加1500亿元,上调2%,为3000亿元,上调3%,就是4500亿元。

产业篇

新能源、天然气股长期看好

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研究室主任高辉清

现任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安邦咨询公司特约经济学家。

逐步形成节约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在“十一五”规划中列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范畴。

循环经济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影响非常大,“十一五”计划,影响力至少要在15年以上。在各领域,政府会制定很多标准,例如新建商品房要优先发展小户型、污水的处理要有严格标准、钢铁企业的大气污染要达标、日常生活要使用清洁能源、垃圾要分类作无害化处理。

我们可以由此发掘出很多机会。建筑对能源的需求仅次于工业,而建筑业的产业链很长,涉及的行业也很多。绿色环保建材制造商和新能源企业将会受到直接的利好。

在中观层面上,股票市场生也会对应产生利好,特别是目前价低的天然气股可长期看好。去年下半年以来,资源价格改革引人关注。发改委年前在全国范围内提高天然气出厂价格,未来清洁能源的价格必将继续上调。调价是一个阶梯,每一次都对二级市场产生利好。3年~5年内能源都是热门行业。

高耗能行业:例如钢铁,未来环保的成本将会升高,如果企业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出资添置环保设备之后,产品就会失去低价竞争力。企业之间的兼并,是必然的。

制造业:集中度会大幅提高,靠低成本能源维系的制造业,利润空间会压薄。而拥有环保技术和生产环保设备的厂商,将面临大越来越大的市场。同时,新能源(例如太阳能)企业发展前景十分看好。迄今为止在美国市场IPO融资额最大的中国内地民营企业无锡尚德(NY:STP),就是依靠新能源创富的。

循环经济也有负面影响,产能聚集效应会愈加明显。一个产业链上的十几家企业会在某地汇集,成为生产流水线。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加大产能,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在苏南乡村地区,目前有色金属的加工业非常普遍,这是一种资源密集型的行业,而且污染比较大,今后这种模式可能会逐渐消亡,应引起警惕。

企业篇

全球化创造双赢

首钢发展研究院企业所所长王育琨

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世界银行顾问,现为首钢发展研究院企业研究所所长,兼全球并购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专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曾对联想提出批判。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之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本质。如果没有创新,海尔就不可能走到今天。”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说。2005年中国企业全球化处于冲动期,全球市场上形成新的中国概念:只要中国公司有可能染指的企业,炒家就提前介入,公司市值跟着上升,中国公司的并购成本紧随而上。我认为,企业全球化,并不一定非要通过并购。并购只是全球化的一种形式。去年,中国公司以并购走向全球化的成功案例不多,中石油2005年并购亮点在于:我发展,也要让你因我的发展而得益。中石油的成功并购,对后来者最大的启发是什么?我总结是间接路线战略。间接路线战略的核心是:坚持我发展,让别人因此也发展;我得利,让别人因此也得利。华为与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思科、GE、微软、IBM、索尼、阿尔卡特、3COM,形成战略联盟,无疑是一种借船出海的间接路线,客户通过国际巨头认知华为品牌。

三农篇

把农民变为“城市人”

天则经济研究所常务理事茅于轼

天则经济研究所常务理事,有草根情怀的经济学家。目前兼任兼职亚洲开发银行顾问、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

温总理说:“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将达到3397亿元,投资重点将转向农村;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目前各地政府把解决“三农“作为地方经济的主要工作。但我认为,解决“三农”问题,不能一味发展农业,而要把农民变为“城市人”。我认为,农民进城是历史性任务,建设新农村要服从这个历史性的任务。城市化是必然趋势,目前60%的人口是农村户口,目标是减少到10%以下。农民进城,就业政策、子女教育、养老和生活保障都是他们关心的问题,这些都要落实到具体的政策上。目前农民工进大城市,较难融入主流社会,也缺乏相应的保障,歧视性的措施比较多。但是进入附近的中小县城,应该比较容易。中小城市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让全国各地均衡发展,减轻大城市压力,创造中小城市就业机会,让农民在故乡就可以变为城市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