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www.cbmm.com.cn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   全部文章   >   谨防“增长性贫困”

谨防“增长性贫困”

2005-08-06 17:09:46      来源:中国建材
分享到:

□文/程建平

经济增长,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谁不指望当地的经济能发展得快一些?谁不盼望群众收入能多一些?追求能带给财政和群众增加收入的经济增长,十分正确,志在必得。

我们要防止的是“增长性贫困”。在经济增长、表面繁荣的同时,不仅发展后劲不强、竞争能力不高、财政和群众收入没有增加,而且还把家底掏空了,留下一大堆“后遗症”,给后任留下麻烦,给群众增加负担。这种增长,好看不好吃、中看不中用,不仅不能追求,还要在树立科学发展观当中加以摒弃。

“增长性贫困”,在不同的地方表现不一。有的地方工业园区只见圈地不见企业、只见企业不见利税、只见厂房不见增加人员就业。搞得轰轰烈烈,看起来一望无边,尉为壮观,到里面走一遭就会发现,一个老大园区竟不如一个重点企业利税多。如果不是用低价的土地、优惠的成本、廉价的资源、便宜的能源“硬撑”着,不亏老本才怪!一边是园区经济大幅度增长,一边是抵扣成本后的亏损,这还不是“增长的贫困”吗?

现在国内合资企业中的外方势力上升,不仅加强对企业核心部门的控制,而且早把利润的大头收入囊中。在有些行业,生产线与日俱增,产业加速发展,但流到中方口袋里的钱却越来越少。跨国公司只身带着一个知名品牌来到中国,用的是中国的资源、土地和人力,产品又在中国市场上销售,却大把大把地赚取我们的人民币。有资料说,美国通用别克和德国大众帕萨特轿车在美国单车利润仅600美元,而在我国分别是4000美元和3000美元;德国大众全球销售汽车500多万辆,其中在华销售69万辆,不足1/7,但大众70%的利润却来自中国市场。这些产业正在形成支柱,但其效益却似“肥水”纷纷“流入外人田”,这不也是“增长的贫困”吗?

“增长的贫困”现象,还有很多。一些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但却是“买税”得来的;引进外资增长很快,但却是用过头的“优惠政策”换来的;城市广场搞得很大,但庞大的维护费没有着落;企业办得不少,但下岗失业人员却越来越多。这种经济增长,只是指标增长了,财政并没有多少好处,老百姓口袋也鼓不起来。说到底,这只是一种畸形的增长。

防止“增长的贫困”,一是要有一个深思熟虑的经济发展思路和战略,并把这一思路和战略落到扎扎实实做产品、产业过程中。比方说,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坚定不移,但一定要防止“国退洋进”,要平衡好中资与外资关系,并致力于追求发展本地特色,需要把握的原则是“双赢”,即互惠互利。二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从量到质、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这里最需要各级实实在在地谋求有效益的发展。实践证明,引进产品,不如引进技术;引进技术,不如引进人才。在发展外向经济过程中,不仅优惠条件要适度,而且要注重提高在对外合资合作中的讨价还价能力、技术消化吸收能力。三是重视自主研发平台建设,如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工业园科技孵化器建设等,这是长远的根本性建设,能使企业迅速走向科技创新前台,提高核心竞争力。四是纠正有悖于国家产业政策的各类优惠政策,严格控制招商引资中的竞相压价和恶性竞争。这当中政府的职责是:通过制定政策和运用市场机制,协助企业提高自主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建立由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共同治理企业的多边治理结构。五是基于产业内上下游关系的控制,为避免产业内过度竞争,维护产业内各企业组成的环节正常运行和发展,应整合发展的产业链。任何一个企业只有融入产业链运行体系,才能维持其本身的地位。总之,防止“增长的贫困”的措施,应从当地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标本兼治。

诚如人类追求健康一样,经济躯体离开健康,就没有竞争力可言。防止“增长的贫困”,正是谋求健康发展的根本,值得大家“三思后行”。■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