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www.cbmm.com.cn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金隅调研   >   建材行业十大科技突破领军人物 | 王肇嘉:让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建材行业十大科技突破领军人物 | 王肇嘉:让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2022-06-30 11:44:14      来源:《中国建材》记者李媛
分享到:


image.pngimage.png


建材行业2021年度“十大科技突破领军人物”名单出炉,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隅集团”)主管科技工作的副总经理王肇嘉榜上有名。


王肇嘉是一位科技型企业家。20年前,他带领处于困境中的金隅科研总院涅槃重生。近年来,他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带领金隅集团实现内部造血,在科技创新方面更是跑出了“加速度”。


新起点 开启新征程


“十三五”期间,金隅集团通过整体上市、战略重组冀东发展集团、控股天津建材集团,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冠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方面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同步提升,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


数据显示,“十三五”末,金隅集团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3项指标,均提前超额完成规划指标,分别是“十三五”初的2.29倍、2.58倍和2.5倍。总资产超过3000亿元,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由一家北京市市管国企迅速成长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产业集团。


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固废技术、钒钛矿渣资源化利用技术、细骨料水分在线检测装备、智能巡检机器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与运行负荷智能分析系统等智能装备和信息化系统、航天卫星发射用陶瓷固废耐热和耐碱免烧耐高温材料……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原创成果竞相涌现,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实现系统能力提升。


“十三五”期间,金隅集团在科技研发方面累计投入78.2亿元,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72.9亿元,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了惊人的80%。

image.png


80%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放在国际上也能有一席之地。然而,王肇嘉却说:“虽然金隅在科技创新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突破,但金隅处于动能转换期,依靠传统产业的发展特征在短时间内难以彻底改变,各产业板块对资源、资金、劳动力的依赖还将持续。金隅高精尖产业体量偏小、营收占比偏低的短板还比较明显,新引擎的打造、新动能的培育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


王肇嘉分析,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围绕科技创新制高点的争夺将空前激烈。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关期,传统生产要素比较优势的红利逐步减弱,“要素驱动”模式将难以为继,企业只有抓好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才能将之转化为发展中的“确定增量”。科技创新是金隅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金隅集团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


面向“十四五”,王肇嘉针对金隅面临的新的发展环境,在全面剖析主客观因素、自身拥有的资源和潜力后,提出要紧扣金隅集团“整合发展、契合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四个发展的战略理念,以科技创新工程助力金隅特色“高精尖”。他主持制定了《金隅集团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实施科技创新攻关三年行动计划;新构建了以“1+N+X”科技创新综合体为核心,由“政产学研用金服”科技创新生态圈、科技创新委员会、职工创新工作室等组成的尊重、开放、包容的科技创新体系,并通过创新科技体制与机制,不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等系列举措,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为了打通金隅集团内部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他先后制定了《优秀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试行)》《技术保护管理规定》等制度。


更值得一提的是,金隅集团成立了由董事长和总经理担任组长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执行副组长由王肇嘉担任,成员由集团主要领导、相关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一方面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另一方面总体部署金隅集团的科技创新规划、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体系建设、重点领域技术攻关等重点工作。


2021年,金隅集团上下齐心,凝聚共识,构建出科技创新发展新格局,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创新融合 “智”造未来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事实证明只有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才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近年来,在王肇嘉推动下,金隅集团进一步强化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三链”融合,加强科技成果源头供给,加大科技资源整合和产业链协同力度,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使科技创新真正成为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


由王肇嘉主持建立的“1+N+X”科技创新综合体是金隅集团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其中,“1”是指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简称“总院”),是金隅集团专门从事科技创新任务的直属科研机构。总院既是集团开展共性、关键性、前瞻性重大科研项目攻关的主力军,也是集团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创新成果的策源地。金隅以总院为核心着力打造了水泥及环保产业科技创新链、混凝土及新材料产业科技创新链、绿色建材及绿色建筑协同科技创新链。“N”是指金隅旗下二级集团的专业技术创新中心,是二级集团科技创新管理部门或科技创新机构,是“1+N+X”科技创新综合体协同创新、成果转化落地的桥梁和纽带。“X”是企业的产品研发中心,是企业科技创新研发机构,是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应用场景,是成果转化效果的评价与示范基地。


image.png


王肇嘉介绍,“1”通过对“N”和“X”的共性、关键、前瞻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为“N”“X”提供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动力支撑;“N”通过搭建“1”与“X”的需求桥梁为“1”“X”提供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服务支撑;“X”通过向“1”和“N”提供技术需求以及协同攻关,为“1”“N”提供高标准的科技创新转化平台支撑。


“1”“N”“X”相互之间是耦合、融合、协同、促进的关系,它们之间要发挥上下贯通的创新效能,进而实现科技创新的协同增效,形成“1+1>2”的效果。科技创新综合体各机构根据职责定位以及相互关系,以项目为抓手,通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实现集团产业赋能。通过将重点任务汇总成表,“挂图督战”等形式,建立任务清单,实行清单化、项目化管理,通过高频调度充分发挥跟踪、协调和推动作用。


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的重要抓手。为此,总院围绕集团产业布局下设水泥绿色发展研究院、混凝土及新材料研究院、绿色建筑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院、河北省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市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睿索固废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研发与技术服务机构。通过优化整合内外部科技资源,打造与集团产业链相匹配的一流科技创新链。研究范围涵盖“绿色制造、绿色环保、绿色建材、绿色建筑与新材料”四绿一新创新领域,形成了集应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工艺设计和工程项目管理、科技成果培育孵化等为一体的创新团队。


在王肇嘉看来,创新不是一个团队的埋头苦干,而是要融合发展,将有限的资源聚合成“拳头”,联合“政产学研用金服”七方合力,将创新的商业价值发挥到最大化,打造“神形兼备”的科技创新生态圈,实现“三链”的耦合、协同、增效,最终推动行业共同发展。


金隅集团现阶段的综合体由“1+7N+32X”共40家组成,这40家机构都在积极努力完善各自的生态圈。


王肇嘉以总院为例,介绍了相关情况。2021年全年,总院共联合金隅集团内企业承担国家级重点科技专项4项,承担省部级科技项目15项,承担金隅集团重点科技项目28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8项,有效提升了总院在行业内的科技影响力。


为扩大科技创新生态圈,总院不断加强与政产学研合作与交流,与住建部科技产业化发展中心、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在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零碳建筑、低碳混凝土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与武汉理工大学、中科院过程所、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建立了长效交流合作机制。同时还作为项目牵头单位,成功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京津冀水源涵养与大宗固废资源化应用示范》,并揭榜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水泥窑炉烟气二氧化碳催化转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2021年,新申请发明专利38项,获得新授权发明专利26项;新立项标准28项,编制完成国标10项、行标8项、地标2项、团标9项;6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其中《地下工程及加固工程用喷射干料的研究及应用》《复杂工业磷石膏高质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金隅集团绿色制造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王肇嘉表示,未来还要继续加大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建设,以智慧都市静脉产业园项目和兴发绿色低碳智慧园区项目为“试验田”,以“链长制”为着力点,探索打造“1+N+X”科技创新综合体示范案例;持续完善生态圈图谱,加快构建以金隅为核心、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开放循环的科技创新生态,引导生态圈创新资源汇聚并赋能集团产业发展。


image.png

城市担当 首责不渝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人类通过科技创新创造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奇迹。然而,科技创新在深刻地改变着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并深度重塑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模式,给人类带来诸多福祉的同时也造成了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诸多非预期的生态后果和社会灾难。


“科技创新要符合国家战略,还要一切以环保为基准。”正如王肇嘉所言,金隅集团通过科技创新高速发展的同时,主动承担国企的社会担当,在城市中扮演着多重重要角色,以环境保护为基础、“高品质生活”为主轴,打造健康价值、科技价值、生态价值复合型的金隅产品。



“无废之城”助力者


金隅是北方地区最大的水泥制造商,作为“政府好帮手”,不仅将水泥厂全部改造成超低排放的花园工厂,还承担建设“无废城市”的“净化器”职责。


这份职责的背后是总院“1”的水泥及环保产业科技创新链联合冀东水泥公司“N”以及各水泥企业“X”共同聚焦“垃圾围城”“污染土”“新冠废弃物”等城市发展中突出的环境问题,通过科技创新引领,走出一条以飞灰处置为特色、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为亮点、文化产业为底色的绿色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王肇嘉介绍,目前已通过研发高效预处理、靶向投加等技术,提升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物的适应性,提高水泥窑处置固废规模,降低安全环保风险,实现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物的精细化和规范化,完成了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由1.0向3.0的升级迭代。


“零碳建筑”引领者


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金隅集团不仅具备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从设计、生产、施工到检测、运维全产业链的实施能力,还形成了服务首都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的“金隅方案”,用实力建设零碳建筑,为北京实现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肇嘉告诉记者,目前,由金隅集团在怀柔建设中的兴发绿色低碳智慧园区通过既有建筑保留改造、废旧利用、建筑本体节能、交通绿色出行、水资源循环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理、高效节能道路照明等减碳措施,通过光伏发电、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矿山修复等生物固碳措施,多方位立体综合建造,实现园区低碳和建筑零碳。


这份实力的背后是总院“1”的绿色建材及绿色建筑协同科技创新链、地产开发集团“N”、新材产业化集团“N”以及各企业“X”共同打造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装配式外墙、工业化内装、超低能耗建筑五大产品复合体系的金隅智造房屋体系,建成的一批满足超低能耗建筑、零碳建筑技术标准要求的示范工程,形成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新格局。


image.png


“绿色建材基地”建设者


金隅集团原有家具厂、涂料厂、保温材料厂、制镜厂等传统制造企业已完成外迁,外迁后的企业立足于“专精特新”,联合总院“1”的绿色建材及绿色建筑协同科技创新链,以及外部科技创新生态圈资源,加快新产品开发,主动淘汰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低端产品和落后的生产方式,在河北大厂园区建设“绿色建材基地”。


天坛家具通过数智化转型转换发展动能,实现智能化生产与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并在实现板式家具生产线数智化技改之后启动实木数智化生产线建设。


金隅涂料厂开发出环保型生物油淀粉胶粘剂、环保型竹木纤维用酚醛树脂胶粘剂等高品质绿色环保产品;新一代绿色环保无醛岩棉用树脂生产的新型保温岩棉,不会随着时间温度的变化释放甲醛,同时保持了岩棉的导热和阻燃性能;三聚氰胺系矿棉胶、岩棉吸音板背涂胶和耐高温玻璃棉用改性酚醛树脂胶粘剂填补了国内(国际)空白。这些高精尖产品先后应用于鸟巢、水立方、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大兴国际机场、北京冬奥村、首钢滑雪大跳台、冬奥媒体中心等国家重点项目。


三重镜业公司生产的用于复印机表面反射镜产品,专业市场的全球占有率达20%以上。微观公司完成的红外线醛基树脂合成过程物料中游离醛在线分析装置,减少了人工取样安全风险,实现了“无人车间”的目标。这两家公司均获得河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荣誉称号。



“记忆之城”守护者


在城市迭代的脚步中,金隅集团承担着将古都风貌和现代风采融合为“记忆之城”传于后世的责任,总院“1”的混凝土及新材料产业科技创新链联合投资物业集团“N”,依托现代新材料设计、研发和评价技术,守护传承“皇家琉璃”“京作家具”两大“非遗”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融入科技创新。


金隅集团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首都城市建设和百姓美好生活的背后,是无数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撑。


在王肇嘉的积极推动下,金隅集团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企业发展潜力的培育,并让科技创新跑出了“加速度”。2021年,科技投入20.17亿元,较2020年增长94%,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49.2亿元。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奖15项,获得授权专利622项,主参编国标、行标、地标73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0家;8家企业获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其中2家企业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2021年金隅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新突破,科技创新已成为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image.png

谈及未来,王肇嘉表示,金隅集团将继续践行国家创新战略,以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为主线,坚持集团“四个发展”战略理念,实施科技创新三年攻关行动,聚焦四大科技专项和“四绿一新”关键技术领域,聚焦主阵地,投身主战场,在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数智化转型、智能制造等高精尖领域加快创新,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大力推进科技研发和成果应用,主动作为,敢为人先,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向创新驱动转变,向着“打造国际一流产业集团,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愿景奋勇前进。





责编:李勇




热门资讯